[台大與我] 郭原宏1998土木畢

YuanHong我是1998 年土木系畢業,2002年土木所結構組畢業的郭原宏。台大六年的薰陶,將我從一個懵懵懂懂的南部高中生,變成了一個對自己有主見,對未來有期待,並勇於質疑和批判社會或制度上的問題的台大人。

猶記得仍沉浸在考上台大的輕飄飄的感覺時,立刻到台中成功嶺報到並和其他台大新鮮人一起擠澡堂、睡上下舖的日子。下成功嶺後我住進了汀洲路的男八宿舍熱,當年這是男生宿舍裡最新的建築。除了有電梯外,學校在我大二時就裝了光纖網路,當時網路速度就可以達到每秒100MB的速度。台大多元豐富的選課和社團活動震撼了我過去單純讀教科書的習慣,並逼迫我要去探索自我的方向甚至去追趕那無限可能的校園經驗。

第一次進入校總區的舊總圖讀書是一種極大的震撼,圓拱型的挑高屋頂,綠色玻璃的檯燈,黏貼了三層桌面的老桌子,兩側高大的日式窗戶 – 光想到許多厲害的人都曾經坐在同樣一個位置讀書就讓人肅然起敬,也自我懷疑自己是否會有追趕上前人的機會。

在舊體育館的游泳池修了兩次的冬泳,在攝氏十三度的低溫還是依然下水;上了雙人舞,並在期末正式在一場表演舞會上盛裝上場。排球場上的系排比賽、籃球比賽、到成大和中原大學的大土盃,那烈日下的蒸氣和永不放棄的拼鬥精神,揮灑著青春生命和汗水,從而讓我結交了一群大學摯友。

台大人的創意和才華永遠讓我驚訝,土木之夜和各系之夜的精彩,總覺得舞台上的表演勝過電視上專業演出;還記得自己在視聽小劇場裡領略星空的奧秘和古典音樂的賞析;也還記得在學生活動中心裡聚精會神地聽當時聯電董事長曹興誠的領袖演講。

台大附近吃吃喝喝的東西總是讓人容易想念,鳳城吃燒臘,台一吃冰,在新生南路的麥當勞點個大麥克和大杯可樂讀書聊天,吃完後逛學校附近的書店是種冒險和享受,覺得台灣的知識都躲藏在台大附近的巷弄裡等待有緣人的發掘。

學生家族聚會或是聯誼時當時時興到Pub 喝酒、或是泡沫紅茶店聊天。當時很多店裡都有塌塌米和大靠枕的可以讓人或坐或臥的聊上一晚。也還記得當時上貓空喝茶、夜衝陽明山、到淡水吃阿給、到碧潭划船,熬夜一晚後到永和吃早餐的瘋狂。

上大學時學長姊總是不忘提大學三學分 – 課業、社團、愛情。

琳瑯滿目的社團往往帶領你認識各式各樣的人,有吉他社、國術、魚服、熱舞、跆拳、易經、動漫及其他三四百個不同的社團。我當時參加雄友會,專門負責高雄人的聚會,並安排各種出遊跟聚會的活動。

愛情與生活,轟轟烈烈的愛情是那時候大家的追求,總是在排隊等那全宿舍僅有的兩支公共電話,看每個拿到電話的人綿綿細語的對另一頭傾訴思念,似乎另一方是林黛玉已守候多年。

大學的生活有時候空閒的時候很多,當時學長姐常引用傅思年校長說一天只有21小時,因為有三個小時是需要思考用的名言,走在校園,或在宿舍水塔頂樓看天空,想像著人生的虛無飄渺,思考著生命的意義、愛情的道理、宇宙的奧秘、和太多不著邊際的思緒。

記得和同學去大安森林公園的演唱會、椰林大道的舞會、舊體育館的迎新演唱會、甚至是第一次的迎新宿營和畢業旅行,有些片刻,就像照相一樣,一剎那就回到了那一刻跳舞、玩遊戲的瞬間。

以前別人問我台大的生活時,我往往會想要強調裡面的人的優秀、課程的紮實、資源的豐富等一般人想要聽到的面相。可是當我認真的回想起那段時光,浮上心頭的全部是那滿滿的歡笑、愚蠢的冒險、心動的時課、和那在校園裡踱步張望想要連結出自己的未來的景象。

即使到現在,我仍不確定台大如何改變我而成為現在的樣子,我只知道,我很幸運能夠進入台大,並和一群不凡的人經歷過那麼多的事物,共同分享那美好的時光。

敬心裡那永不改變的輕狂台大人。

 

 

Updated: 05/13/2016 — pm 6:14

5 Comments

Add a Comment
  1. This write up brought back many memory ! Sorry, this PC does not have Chinese software.

  2. 優秀的同學,好久不見!
    看了您的文章,時光頓時又回到那20年前的大學生活!

    1. 煥文兄,好久不見。
      人在海外對過去總是多了一點緬懷。
      祝您闔家平安。

  3. 隔了18年你樣子沒怎變,不知道老同學還記得我這個澳門同學嗎?前幾天回校辦了校友証,重遊台大,百般滋味湧上心頭,很想念以前台大的點點滴滴,還記得當年系裡第一個跟我交朋友的同學就是原宏,謝謝你!

    1. 馮鵬,
      現在才看到你的這個留言。我當然還記得你,剛上大學時發現原來班上有僑生,對來自台灣南部的我來說真是非常的新奇,可以跟外國人一起做同學。還記得你教我怎麼用廣東話從一練到十,我還問你”趣味悠閒”該怎麼用廣東話發音。當然還有你是我們足球隊的隊長,帶我們一起去踢新生盃,到現在還是折服於你威猛的踢球阿….

Leave a Reply